去一趟云南大理,免不了要各种吃吃吃。一般人眼里云南的特产是鲜花饼(毕竟各种伴手礼都是这个),在我眼里,云南的特产还有小粒咖啡和米线,还有无法带回家的各种美味佳肴。
小编:一起跟着作者
玫瑰玫瑰探大理咖啡店、品尝云南特色美食吧~1醇香浓郁香气四溢
云南小粒咖啡
鄙人属于咖啡小白,从开始喝咖啡至今也不过两三载。始终不爱速溶三合一,也不太爱机打咖啡,偏好手冲咖啡。手冲咖啡的好处是可以选豆,遇到闲时,能与咖啡师聊聊,以及比机打咖啡的咖啡因含量低,晚上来一杯也无妨(当然体质敏感者还是有失眠风险的)。缺点的话,就是价格略贵,比较费时,品质不如机打咖啡稳定,有踩雷的风险。
此番来到云南,不赶时间,自然要寻觅一些咖吧,享受一下咖啡香气。
云南的西部和南部在北纬15°至北回归线之间,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米,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都很适合咖啡豆的种植。
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将咖啡种带进云南,并在云南省宾川县的一个山谷里种植成功,其“子孙后代”至今仍然有三十多株在开花结果。咖啡豆红色的外壳一度被当地人赋予吉祥的寓意,视为幸福的红果。
现代化的大规模种植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云南省已经是中国最主要的咖啡豆产地了。很多知名连锁咖啡店已经采用云豆来替代昂贵的进口豆。比起省会昆明,大理的咖啡店反而更多,除了连锁的(比如中咖集团、星巴克),也有些独立营运的咖啡店。
梓咖庄园梓咖庄园是大理当地的一家连锁店,也有网店卖咖啡豆/粉和咖啡用具。同事选择了云南小圆豆咖啡,我选择了云南红蜜处理,两者均为手冲。一般一颗咖啡果里有两粒豆,所以常见的咖啡豆是一面圆一面平,圆豆的话则是一颗果里一个豆。蜜处理是咖啡豆加工的一种工艺,剥去果肉,将带有内果皮的果实晾干的方法。由于在晒干的过程中,果核表面的含糖胶状物水分会蒸发,因此变得和蜂蜜一样粘稠,因此得名。根据日晒的时间与果胶的量不同而区分黄、红、黑三种。从“黄蜜”到“黑蜜”,需要的干燥时间更长,管理要求也越苛刻,口感越丰富也越好。咖啡端上来以后,我都品尝了一下。小圆粒的口感比较醇厚一点,苦味适中,没有酸味和涩味,口感比较正。只是圆豆的产量比较低,价格自然也就比普通豆要贵。让我比较惊喜的是红蜜处理,之所以选这款,纯粹是对于红蜜处理的好奇。冲泡后呈现的色泽较小圆粒偏红一点,入口的醇厚度不及小圆粒,略酸,整体口感较复杂。加入奶后,出现了玫瑰般的花香,口感随之偏向果甜的发酵香,仿佛在品尝一杯佳酿,着实让人感到惊艳。无同咖啡·书院同样位于大理古城的无同咖啡·书院,坐落在一个普通的白族院落内,僻静而雅致。同事对小圆粒的印象颇好,这次依然选择了小圆粒,而我则选择了铁皮卡(Typica)。Typica是埃塞俄比亚原生种,属于阿拉比卡树种咖啡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树种体弱多病,产量低,豆形椭圆,因其顶叶为红铜色,又称红顶咖啡。等咖啡的时候,我在院内逛了下。白族民居均是“三坊一照壁”的结构,这座民居为上下两层结构,三坊二楼均不相通,需要依靠不同的楼梯上去。每件房的布置均不相同,客户可根据人数自由落座。套餐里的曲奇甜点比咖啡先上,点心有原味曲奇和千层酥两种。曲奇非常酥,入口不甜,黄油香气不算浓郁,猜测可能是减糖减油的“健康版”,千层酥的口感很酥脆,酥皮层层分明,奶香浓郁,虽然表面有糖粒,但吃口不腻,此时配上一口清咖,那是刚刚好。铁皮卡的色泽深棕而清透,啜一口,醇厚而芬芳,回味带有烘焙的麦香,完全不需要额外加奶和糖。顺手拿起旁边书架上一本沈从文的散文集,品着咖啡,感受着窗外的阳光逐渐西斜……佩索阿田园咖啡馆佩索阿田园咖啡馆位于喜洲古镇,店面门口有一片开阔的田园,坐在阳光下,品茶品咖,不失为一个悠闲的午后。同事点了一杯店里特色的现烤鲜奶茶,我选择了一杯手冲咖啡,豆子名叫洪都拉斯雪梨,选好豆子找个露天阳光位坐下开始享受明媚的阳光和田园风光。
烤奶茶的味道没有太惊艳,比一般奶茶店的同款略多一点焦香和肉桂香。与手冲咖啡同时上来的还有一小杯咖啡粉,给客人闻一下香气。这款咖啡的香气比较浓郁,似乎不全是咖啡豆的香,还有些别的香气。
冲泡后的香气不如闻粉的时候的浓郁,口感非常清爽,微苦偏酸甜,温和而滋润,有点像在飘洒小雨的阳光下读一篇美文,已经不知道是美景醉人,还是咖啡醉人,又或者是人因此情此景而自醉。
2米做成线撩舌尖
花与蛋共绽芳香
米线不来一碗米线,不吃一份饵块,那是枉到云南了。米线也好,饵块也好,其实是各种米制品,另一种米制品叫饵丝。米线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了,虽说过桥米线风靡全国,但我更喜欢小锅米线。
过桥米线太过奢华还颇有仪式感,不如小锅米线来得接地气。早上来一碗热腾腾的小锅米线,仿佛一天都充满了能量。
小锅米线的主角当然是米线,但灵魂其实是酸浆菜,辅以菜叶、鲜肉末,配上点辣酱,咸鲜香辣,甚是美味。就像四川的火锅虽多,但不会有一家味道重复,小锅米线也是如此。
饵丝虽为米制品,饵丝的口感与米线全然不同,米线圆滑弹爽,饵丝柔韧留香,其口感比较接近年糕,比年糕更韧一点。饵丝主要有炒和煮两种烹饪方法。
烫上一份饵丝,加点肉丝,佐以酱油、葱花、香菜及少许酸菜,就是一份美味的早餐。
▲烫饵丝
与饵丝同源的是饵块,两者的差异在于形状。饵块多见于炒和烤(或叫烧),当然也有蒸、煮、炸、卤等方法。
薄饼形的饵块在无烟炭火上烤,到微焦黄时,在表面涂芝麻酱、辣酱、油辣椒、腌豆腐等,还可夹入肉片/肉条或油条,这就是美味的烤饵块。
▲烧饵块(咸口)和烤乳扇(有杆的是乳扇)
烤饵块也可以加入炸好的乳扇和砂糖,做成甜口的版本。炒饵块,则是将饵块切成一寸见方小薄片加云腿丝、肉片、鸡蛋、蔬菜等炒制而成。云南不同地区的炒饵块不尽相同,腾冲地区的炒饵块就是出名的“大救驾”了。
▲烤饵块夹乳扇(甜口)花卉说完米,再来说花。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自古有食花的习惯。鲜花饼就是食用玫瑰做成的点心。除了常见的玫瑰、茉莉、桂花等可食用花卉,云南还有其他的食用花,比如水性杨花、杜鹃花、石榴花等。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水性杨花”居然可以吃?其实,这是波叶海菜花的俗称,水性杨花的清炒的口感非常软糯,有点接近于炒番薯叶。仅在中国境内生长,喜欢生长在湿润的土壤中,对于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水体的污染,海菜花的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渐危种)。▲水性杨花杜鹃花的品种很多,并不都能食用。而且,不管是清炒还是炖汤,新鲜采摘的杜鹃花都不可食用,只有经过清洗浸泡,将其中的生物毒素尽数漂去才行。这次在云南我们尝到了豆米杜鹃汤。豆米是新鲜的蚕豆,把外面的软壳尽数剥去,只留下中间软嫩的豆米,略添几根姜丝之后,加清水炖煮。等豆米变软之后,再加入杜鹃花,最后加点油盐调味就成了。豆米鲜糯,杜鹃脆韧,略带些苦味,这样的一碗汤,颇为迷人。▲米豆杜鹃花花卉炒蛋是当地一种很家常的做法,似乎任何的花都可以拿来炒蛋,比如这道五花炒蛋里,汇集了茉莉花、石榴花、杜鹃花……可惜其他两种我认不出。石榴花倒是第一次吃,吃起来有点硬,质感比较好。在另一家店的花卉炒蛋中,我们竟然尝到了树皮,看到配料表时我忍不住想到读过描绘饥荒的文章里的“树皮草根”,当然肯定不是同一种。树皮就是薄薄的一层衣,但吃起来很有嚼头,本身可能无味,但在烹饪后与其他的食材完美搭配,这样的花卉炒蛋,可以再来一份!▲五花炒蛋▲花卉炒蛋3浸润椰奶香气
酥脆可口的泡鲁达
除去以上可以归类的特色菜外,大理还有不少其他美食,比如泡鲁达,玫瑰酿。泡鲁达,据说原是缅甸、泰国等地的甜品,后来逐渐传到云南德宏芒市、德宏瑞丽、景洪等地方。
泡鲁达的材料主要由牛奶、西米、炼乳、面包干、椰丝组成,也可以添加其他食材。泡鲁达最好吃的部分我觉得是泡在奶中的面包干。进入奶中的部分入口即软,带有椰奶香气,上半部分酥脆香甜,有烘焙过的独特香气。记得现做现吃,放久了的话面包干全部泡软了,就不好吃了。
▲泡鲁达
玫瑰酿是当地的知名花酒,酒精度大概为12%左右,有些许玫瑰的香味,入口比较甘甜,略有酸涩感。除了玫瑰酿,当地还有其他的花酒和果酒:青梅酒、桂花酒、蓝莓酒、桃花酒......
还有入口即化的玉米粑粑、鲜美的汽锅鸡、外香里嫩的石屏煎豆腐、爽口的凉拌豌豆粉、奶香四溢的炸乳扇/烤乳扇、酸角等等,都是当地特色。
了解并品尝了大理的特色美食,我深深感慨:美食随着人的流动而流动,异地的美食经过改良/融合也可以成为当地特色。美食隐于市井藏于江湖,有待饕餮客们发掘品鉴。
互动话题Q:还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云南美食?
留言区分享一下吧~
文·图/玫瑰玫瑰
排版·整理发布/远方的家
往期推荐每年限定开放5个月的新疆最美丽自驾公路结束“冬眠”了
“周杰伦新歌刷屏!来MV的取景地,喝一杯最地道的Mojito
6月最值得去的地方,美景与美食不容错过!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