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菜花 > 海菜花栽培 > 正文 > 正文

彝族民歌彝族歌星李怀秀李怀福海菜腔美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3 16:17:24
刘云涛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94487.html

视频:李怀秀、李怀福《海菜腔》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是彝族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

“海菜腔”名称的由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中较被大家认可的是:民间前人把在“海上”唱歌对歌叫做“海上唱腔”,简称为“海菜腔”。后来因为石屏海中有一种草本水生植物叫“海菜”,而“唱”和“菜”的方言土语又相似,所以人们就把“海唱腔”俗称为“海菜腔”。年5月20日,彝族“海菜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视频:张玮演绎《人间烟火》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独具一格,以其动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还有悠长的气息闻名于世,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它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即性发挥,顺口而出,深受彝族人民的喜爱,是彝族人民培育出来的民族艺术之花。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非见高下,不肯停声。

视频:中国民歌大会彝族民歌《打歌+海菜腔》

歌声是老百姓心声的自我流露,任何一个民族的民歌,都是该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民族风情的一面镜子。“海菜腔”的歌词是汉字,曲调则保持着彝族的音乐风格。作为彝汉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海菜腔”显示出了独特的个性和成熟的美,从而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我们期望着这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音——“海菜腔”不断传承下去,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来源:民歌中国

平台旨在:凝聚天下彝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zp/4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菜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