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文、曲文,曲词和诗文。
想来,又有一段时间未发文章了。本来昨日早上便发了,但格式出了大问题,一时间不好修改,就直接删除了。而今补偿,便不辞辛苦,再作一首诗吧。最近花了不少时间看书,什么《饕餮记》《吴越春秋》《论语》《西游记》,那便以这几本书的感悟作诗一首,名曰《论西游遇饕餮卖蛋炒饭收三百两,亲睹吴越争霸勾践战败尝胆不语》(开玩笑,只是懒得取。不过,感觉有关公(三国)战秦琼(隋唐)那味了……):
自古文人惜汗青,凭君莫话读书轻。
净心守信如輗軏,情谊历冬始清明。
万里求经书作圣,几番争霸史留名。
人言古板非明智,且览且行度平生。
上面的七律,压平水韵下平八庚,除了首联压了邻韵,“青”属下平九青,“轻”属下平八庚。红色的字体为入声字,仄声。輗軏,音“泥月”,出自《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好比大车没有套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套横木的軏,怎么能行走呢?”第二句“凭君莫话读书轻”借鉴自曹松的《己亥岁二首》(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前些天,鄙人终于开学了。在此之前,小说第十二章已写了五千字左右;在此之后,由于不甚自由、清静,是以没怎么动笔。因此,鄙人早起以作文,相信要不了几天便能写完。趁着这个空闲,发一下小说中写过的曲词、诗文。
闲居异地已三秋,昔日豪言几未酬。
无愿随波逐浊水,此心不变任它流。
上面这首无名诗出自第一章,云菖蒲在寻梦阁和红杉聊天时作的。当时是一月份,第一次写诗,不甚熟练,颇费了一番心思;好像参照了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也可能参照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总之格律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为当时考虑到入声字的问题,比如“昔”和“浊”。此诗压平水韵下平十一尤。
江海兮广广,
桂棹兮悠悠。
兰草生于对岸兮,
桃花幽居空谷。
海阔不可飞跃兮,
行船又迷雾深。
踏春水以望远兮,
采卷耳以遗君。
期年未见公子兮,
惟祈天以佑君。
这一首出自第二章(原为第一章),是我最早写的一首(写于去年五月),不是诗,只是小说中的民歌,也不讲究格律。参照《楚辞》,又借鉴了《诗经》。
青青河岸草,默默水中石。
清风拂面过,好雨入莲池。
雨歇现彩虹,遥知不是伊。
伊人难相见,彩虹亦别离。
这一首,出自第九章,一首名为“相思”的曲子,最老的版本,是不押韵的,原因当然是鄙人当初不曾学习。如今,其实也不押韵,“石”是入声字(入声十一陌),属仄声;而“池”是平声字(下平四支)。只是现在用普通话读,是押韵的,下面的“伊”和“离”,也同属下平四支。
山空雪紧岚风起,水冽桥霜少故人。
鸟雀啼飞凝雨落,寒梅点点暗香闻。
上面这一首诗,也是出自第九章,是刘知福赠与云菖蒲的字画《晴川雪景图》上的题诗。“人”属上平十一真,“闻”属上平十二文,压了邻韵。这在古代,是不允许的(首联可以),不过今人作诗,不必拘于一格。这不是我说的,是王力先生说的。
骤雨涔涔兮,风声沥沥。
心上人不见兮,妾往何处寻觅?
疏雨萧萧兮,风声淅淅。
登高以望远兮,独坐山头吹笛。
凝雨皑皑兮,风声戚戚。
盼君年时还兮,未得半封书檄。
烟雨绵绵兮,风声寂寂。
意中人不往兮,香房徒留四壁。
这一首,出自第十章,宣晴晴所作,名为“思君”的曲子,压平水韵入声十二锡。更改自以前小说原文中的不入流的曲子。
晴川美景俱无瑕,欲往乘舟问酒家。
酒醉无言梦仙女,惺忪浅笑观早霞。
湖边水草形似月,远道佳人面如花。
最忆河东俏娘子,琵琶素手纤脚丫。
这一首无名七律,出自前不久发的第十一章的开头,俗是俗了点,但也勉强能看。压平水韵下平六麻,首联也押了韵。
七月好采莲,河畔生芦草。
晴川有佳人,美者多窈窕。
旦晚乞缘时,庙前祈又祷。
莲湖水青青,意中人皎皎。
素手濯清碧,身姿皆缥缈。
荷花红粉面,荷叶绿青袄。
抬眼望伊人,伊人念诗稿。
垂眸剥莲子,盈盈低浅笑。
莲心清如水,莲花开正好。
采之欲遗君,花容有如枣。
摇桨荡歌声,手舞莲步蹈。
盼得郎君意,与君相偕老。
这一首比较长,出自第十一章,也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来的,之前已有说过。压了不少韵,因为没有按平水韵来写,就不说了。
写到这里,也算写完了。嗯......诸君早安亦午安,附带晚些的晚安。留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wh/10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