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来,纳西族地区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
丽江的节日之夜(汤林摄)第二节纳西族地区经济转型与发展60多年来,纳西族地区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变化。从所有制来说,20世纪50年代末期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90年代向多种所有制转变,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许多国有企业逐步改革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以单一粮食种植业为支柱产业向旅游等第三产业转变。
一、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曲折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原丽江县为例,纳西族地区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其历程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年,即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村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合作化;城镇完成了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广大农民社会主义生产的积极性。耕地由年51.5万亩增加到年的63.4万亩。改良品种,提高粮食单产,全县粮食作物面积从年的68.1万亩增加到年的86.41万亩,增加了27%。总产量由吨增加到吨,增产78%。农民人均口粮从.4公斤增加到.3公斤,增加31%。修通了丽江至大理、丽江至中甸的国道,同时相应发展了水电站和农业机械加工厂,是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之一。
第二阶段是~年,为纳西族地区经济遭受第一次大挫折时期。在来自“左”的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纳西族地区年和全国一样,盲目轻率地发动了超越历史阶段、违背经济规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了全县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遭受严重困难。~年,全县因饥饿、营养不良发生水肿病,人口死亡较多,总人口从人减少到人,净减人。七河、九河、宝山等地出现水肿病和饿死人的现象,九河公社年1~4月因缺乏粮食发生水肿病死亡人,宝山公社全年死亡人。之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将管理区为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改为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解散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年,国民经济开始恢复。丽江的人民公社食堂就餐场景
第三阶段是~年,即三年调整时期。中共云南省委进一步采取适合云南的措施,到年丽江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粮食总产从年的5.73万吨增加到年的8.49万吨,增长48%;人均有粮从千克增加到.6千克,增长38%。人口扭转了负增长的非正常情况:年全县人口20万,到年减少到18.1万,到年又增加到19.7万。
第四阶段是~年,即“文化大革命”时期,为国民经济又一次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第五阶段是自年以来30年,这是纳西族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发展最快时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原来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结构,使之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发展,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加强对外开放,加强基础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改革开放以来,丽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之前所述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强,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已建成高等级公路、铁路和二级民用机场,丽江机场年吞吐量达万人次,成为云南第二大机场。通信、电力及其他基础设施,经济结构合理化,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年,丽江引用国外资金万美元,实施国内招商引资项目个,到位资金约亿,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0%。金沙江中游六级电站开发拉开了序幕。城镇化水平从年的19.5%提高到年的25%。
二、纳西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一)控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在控制人口数量,加强计划生育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计划生育工作处于起步的阶段,~年是计划生育工作发展较快的时期。全县认真贯彻“三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以节育避孕为主,以经常工作为主)工作方针和计划生育管理机制。
纳西族能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速度趋慢。年与年比较,8年内增长13.40%,年平均增长1.58%。自年至年,纳西族一直保持全国总人口0.02%的比例。同期在云南省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中,纳西族由年的0.73%下降为0.72%。年,纳西族人口出生率为22.2%,在云南省26个民族中排在最低的第三位(仅次于汉族、满族),与全国平均水平仅差1.2个千分点。实行计划生育,促使纳西族育龄妇女生育模式向“晚、稀、少”转变。
实行计划生育,促进了纳西族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年,云南省纳西族每万人拥有各种文化的人口达人。
纳西族早婚的较少,结婚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年内繁衍4代人,户均人口为4.76人,家庭规模已从传统的三代大家庭过渡到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所构成的核心家庭。
(二)继承和发扬纳西族历史上的生态文明
1.护林传统美德
历史上,纳西族人民有封山育林的传统美德。清道光二十八年(年)春,丽江古城知名士绅共同立象山护林碑文,公议象山四周的五六里内“永禁挖石取土,采樵放牧,以免山骨暴露,山势凋残,又于各地界种植松柏,殊足培形势而壮观瞻”,并设看山人员2人严加管护,违者报官问罪惩治。清光绪二十五年(年),鲁甸里(今鲁甸乡)在甸头村立封山石碑,碑文内容涉及砍伐树木、放牧、林区用火、挖土采石、积肥等方面的规定。年,丽江县县长李浚发布《永久禁伐象山及金虹山布告》,规定不论军民,严禁在丽江古城周围砍伐森林。
民间有“乡规民约”,对村寨公有林木进行管理。据年民族学家吴泽霖调查后认为,麽些人(即纳西族)在一村一寨中,对于村民应遵守的规约,向来有传统的规定,一般恪守惟谨,不敢违纪。村寨中,尤其在坝子上的村寨,常有公产的设备,通常是田地、山头、林木一切收入,专供村中公益事业之用。例如,系山林,则雇人看管,已砍售木料的收入充公。
2.植树造林
丽江县植树造林始于元末明初,此后植树造林持续不断。清道光二十八年(年),县府动员县城市民在象山、狮子山山冈种植松柏,并议定“不得认为己有,擅自砍伐”。
年,丽江县政府建设局建立苗圃,引进外地蓝桉推广种植。自年始,每年的3月12日举行孙中山逝世纪念植树日,当日请县长暨各机关在北门坡进行植树典礼后,每人种植松树和其他树各一株。同时,建设局设立的苗圃撒播美国楸木、蓝桉、洋槐、中国楸木种,饬令各地成立造林场,监督各地造林。年11月3日,丽江县保安团常备中队在狮子山创办黄山公园,营造纪念林,绿化营区成绩显著,丽江县县长呈请云南省主席龙云授予“振武陶情”匾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植树规模日益扩大,效果显著。
金沙江防护林工程。金沙江流经13个乡(镇),县境流长公里。全县24个乡(镇)中,有23个乡(镇)属于金沙江系,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5%。原丽江县处于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历史上,沿江各族人民都有堤上栽树、抗洪防涝的优良传统。20世纪初,石鼓镇的有识之士组织村民在长江第一湾种植柳树防洪固土,造田1亩,如今高大挺拔、环绕江湾的石鼓柳林,就是人民群众同金沙江洪水灾害作争的历史见证。巨甸以及其他沿江乡村,现在江边种有成片防洪树林。
3.制止乱砍滥伐和禁止天然林采伐
年大炼钢铁时,乱砍滥伐很严重,笔者也在黑白水参与过群众性烧炭炼铜运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乱砍滥伐又有所抬头。年,南方九省(区)集体林业木材退出统一分配,木材市场开放后,省、县属森工、乡村集体和个人一起上山砍木头,流通环节中的个体木材老板遍地皆是,丽江林区又一次遭到前所未有的乱砍滥伐。根据年调查,全县林木总蓄积量从年的.14万立方米,加上29年间的生长量.8万立方米,共减少万立方米,其中人为采伐占减少总蓄积量的74.6%。
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刊出题为《盗伐者肆意破坏长江上游最后绿色堡垒,金沙江两岸森林告急》的文章,次日国务院领导批示要“采取最坚决、最有力的措施加以制止”,制止清查工作历时9月完成。
年8月,国务院作出全面禁止金沙江流域天然林采伐的重大决策以后,朱镕基总理还来过丽江视察,原丽江县原来保留下来的22家森工企业停产整顿,实行转产。采伐人员撤出林区,封存斧锯。县里专门成立了工作组,由主要领导带队到林区各乡镇宣传政策,检查督促禁伐工作,并就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了具体措施,出台了相关政策。林业行政执法部门加强林区巡逻执法,确保天然林禁伐工作顺利进行。全县实施天然林保护的范围已涉及24个乡镇、53个行政村和办事处,96%的国土面积被列入治理范围。现在全市森林覆盖已达66.15%。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丽江玉龙雪山是植物王国,年3月,丽江县政府成立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小组。年4月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玉龙雪山为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为公顷。同年11月,成立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年8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名风景胜区。年,玉龙山景区成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①现代海洋性温性冰川和古冰川遗迹。②完整的高山垂直带自然景观。③丰富多彩的高山植被类型。④我国植物标本的集中产地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
横断山新主植物园位于今玉龙县鲁甸乡新主村,距县城公里,海拔上端米,下端米。它是三叠纪形成的古老植物避难所,在方圆4平方公里的园址内,有种子植物79科属余种,其中有古老的丽江铁杉王;有国家二类保护树种水青树;三类保护树种长苞冷杉、云南榧树、丽江铁杉、棕背杜鹃;还有山楸木(水曲柳)、青皮等珍稀名贵用材树种。天然植物园建成后,成为我国保护植物种类,建立植物繁殖场以繁殖横断山原产具有经济效益的药材、花卉、果木并用为驯化植物的一处梯级站,成为我国开展植物学科教育和实习的理想场所,以及国内外科学家考察植物科学的旅游胜地。
拉市海高原湿地面积公顷,面积虽小,受人为干扰破坏较轻,无工业废水排入。海域内有众多的湿生、水生动植物,保持有功能良好的并具有自己特色的较完整的生态系统。依据其自身所拥有的生态多样性特点,保护拉市海高原湿地环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拉市海的高原湿地,水域、沼泽、草甸林地皆备,自然生态系统完好,环境优美,生物资源丰富,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湿地水禽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成为候鸟水禽的“避难所”。属国家Ⅰ级保护的禽类有四种,即黑鹳、黑颈鹤、白头鹤、中华秋沙鸭;属国家Ⅱ级保护的动物有五种,即灰鹤、大天鹅、白头鹞、红隼等;还有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即斑头雁。每逢冬季,10万多只越冬水禽候鸟迁徙于此,嬉戏于拉市海恬静乐园。因此,拉市海高原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对拯救濒危水禽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年,拉市海连同附近吉子水库、文海、文碧海已列为省级高原湿地保护区。同年,原丽江县人大制定了保护区的管理办法。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位于滇川交界的宁蒗县与盐源县之间,湖水面积为48.45平方公里,其中宁蒗县部分为30.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0.3米,湖面海拔高米,湖水总库容量为19.53亿立方米。泸沽湖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高原湖泊自然景观、湖周山地森林及湖中特有裂腹鱼、波叶海菜花为主。
泸沽湖是典型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保留有高山而清晰可见断层面,酷似狮子,俗称狮子山,景观独特。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大多数纳西族摩梭人,至今保留有不娶不嫁的走婚习俗和母系大家庭,该地也是旅游胜地。
老君山位于玉龙、维西、剑川、兰坪四县交界处,总面积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米,有称为“九十九龙潭”的大量冰蚀湖以及黎明丹霞地貌国家级地质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珍贵的滇金丝猴,是年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的核心景区。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
年10月19日至24日,云南省省长和志强主持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就加强滇西北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作出了12项重大的决定:
1.申报泸沽湖省级旅游区的工作;
2.关于实施丽江大研古城保护规划;
3.关于旅游开发启动项目的工作,近期内先完成开辟连接古城、干海子、云杉坪等景点一日游旅路线;
4.关于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区申报世界遗产工作;
5.关于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区开发的工作;
6.关于简化审批手续,加快引进资金试点工作;
7.关于建立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的工作;
8.关于以旅游资源为中方资产投入及外商设立旅游机构的工作;
9.关于旅游规划建设项目用地的工作;
10.关于申请口岸机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工作;
11.关于恢复和保护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12.关于风景资源普查的工作。
年滇西北旅游规划会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对丽江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定位,加快各项工作的进程是丽江发展旅游的里程碑。通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丽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形成以观光为主,兼有度假、休闲、会展、宗教、文化、农家乐、民族风情旅游等在内的多种旅游形势,取得较好的成效,丽江也因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较高的重要旅游热区。年,引进外资建成第一家高档酒店,紧接着官房酒店成为云南第一家5星级酒店,现在全市星级酒店有多家、客栈多家。自年以来,丽江市旅游客源市场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增长趋势,年由于昆明世博会的召开,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增幅尤为明显,与年相比,旅游人次增加了39.32%,旅游收入增加了39.67%。年以后,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年,游客达0万人次,总收入多亿元,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占国民经济比重的45%。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了实惠,至年,在丽江20万总人口中,有直接旅游从业人员10万多人,30万农民间接从旅游业中受益,11.3万人通过参与旅游业步入小康,转移了天然林禁伐后多名国家和地方森工企业职工,并使其成为旅游产业的参与者。
四、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产业异军突起
纳西族地区各种地貌地形齐备,气候多元,生物资源异常丰富,纳西族同胞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利用生物资源的生产知识,近30年来改革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吸收国内外优良生物品种和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独具特色的生物资源产业。
(一)金沙江区域特色优质烟叶
虎跳峡以上金沙江河谷约住着10万纳西族同胞,由于那里气候好,民国以来龙蟠等地生产草烟,是纳西族普通百姓的消费品,上层则消费从印、缅进口的“黄十字”等卷烟。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种烤烟,但产量少,收入低。近年来,尤其自年以来,丽江烟叶走出了一条特色和优质的发展路子,初步创出了“丽江金沙江区域特色优质烟叶”品牌,首次实现产量30万担,跨入全国重点烟叶产区行列,连续9年创历史新高,市烟草公司进入全省纳税百强企业(第67位),公司特色烟叶开发项目被国家局评为优秀,荣获全国62个实施点排名第二。年,全市种植烤烟12万亩,收购烟叶40.13万担,实现烟农收入2.89亿元。销售卷烟4.5万箱,实现“两烟”利税26亿元。丽江烟叶成为继旅游业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二)丽江雪桃、玛咖等生物资源产业
纳西族地区,桃子是传统水果,种类较多,但产量少,无特色,形不成大宗商品。丽江雪桃是年自主培育出来的,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质桃种,口感甜脆,以果大、鲜红、味美、晚熟为主要特点。年至年,连续四年向国庆献礼,成为国宴用桃,进一步提升了“丽江雪桃”的知名度。年,全市种植面积达亩,产量吨,产值万元。年,新种植雪桃0亩,产量吨,产值万元以上
玛咖,英文名MACA,原产于南美洲秘鲁海拔米以上的高原。自16世纪以来,玛咖因其增强精力、改善生育能力的独特优势,成为西班牙皇室的滋补良品。近年来,玛咖走入民间,已成为全球十大保健品之一。玛咖外形与纳西族传统产品蔓菁极为相似,仿佛是其袖珍品。丽江自年试验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优越性。年,云南省政府将其列为全省的示范基地,种植42亩,实现农业产值万元,工业产值6.7亿元,总产值7.2亿元,共带动多户约3万人脱贫。经研究表明,丽江玛咖富含玛咖烯和玛咖酰胺等有效成分,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玛咖种植生产加工基地。
(三)建设云南生物药材基地
纳西族地区生物药材资源丰富。据20世纪80年代的普查,丽江有天麻、虫草、云归、人参、西洋参、重楼、珠子参、岩白菜、续断、雪上一枝蒿等种。收载入《中国药典》种中,丽江就有种,占65.3%;《中药志》一书收载的中药材有种,丽江就出产种。种植品种有传统的木香、秦艽、人参、西洋参、当归、附子、天麻、断续等,还有近年来引进的玛咖、白术、桔梗等。更可喜的是珍稀濒危植物药重楼(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珠子参的抢救开发已发展到0多亩。形成了品种多、门类齐全、优势突出的发展格局和“产业向药材产业集中,土地流转向大户集中、资金向药材产业集中”和大户引领带动以及格林恒信玛咖公司“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产值已经突破3个亿。生物药材基地已基本形成。
同时,丽江还大力发展了青梅、青刺果、蓝莓、山嵛菜、螺旋藻等产业,其中丽江得一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年收入1.4亿元,有8万多亩青梅基地,带动5万农户脱贫致富。
五、现代交通的迅速发展
(一)丽江机场是云南第二大空港
丽江于年在城西中济海附近征用农田亩修建机场,跑道长米,但因施工质量差,第一架飞机一降落便陷入泥潭,只好肢解,丽江街上一时用“飞机尸体铸锅盆”成为时髦日用品。20世纪40年代,由于抗日需要,在白沙开辟天然沙地飞机场,年美国学者洛克曾租用飞机在该地降落。年抗日美国空军进驻丽江,起降频繁,年离开时,毁坏设施。年2月3日洛克租用中国航空公司“昆明号”降落白沙机场
年8月,部队在白沙修新机场。年建成,跑道长米,但离玉龙雪山太近,年停航。年2月13日,胡耀邦视察丽江,曾乘直升机(专机)到丽江,此后未再使用过。
新的丽江机场建在古城南27公里三义村,年列项,年开始建设,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年,“2·3”大地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的丽江机场占地亩,跑道长0米,宽45米,属国家二线民用机场,机场航空口岸年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从年2月7日起,国外航空公司直接在丽江机场起降航班。
机场从通航时的1条航线、1个航空公司经营发展到现在拥有23家航空公司、32条航线在丽江运营,形成了与韩国、泰国、香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厦门、杭州、西安、南京、长沙、绵阳、临沂、武汉、天津、昆明、西双版纳、腾冲等国际(地区)、国内外大中城市及省内周边州市通航的航线网络布局。旅客年吞吐量从1.8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万人次,成为仅次于昆明的云南第二大航空港。目前,机场等级为4D级,每年可保障万人次旅客进出丽江。
此外,泸沽湖机场于年批准立项,已开工建设。
(二)大理至丽江铁路建成通车
年9月28日,大理至丽江新建铁路通车运营,大丽铁路,南起大理东站,向北经西琶、鹤庆至丽江古城,线路全长.4公里,设计时速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年12月20日动工开建。全线有47座隧道、76座桥梁,隧桥比达62%,施工难度极大。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建设者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克难攻坚,这一承载着滇西人民百年梦想的钢铁大动脉,提前18天建成通车。火车承载了进出丽江的大部分游客,以后还计划修筑滇藏铁路从丽江至香格里拉段,以及丽江至攀枝花铁路支线。年9月28日大理至丽江新建铁路通车
(三)公路建设飞速发展
历史上滇川藏交界纳西族地区虽是茶马古道、南方丝路必经通道,但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年,曾修筑境内第一条大理至丽江公路,毛路完工后废弃。年年底,修通了大理至丽江公路,以后公路建设飞速发展,丽江至川藏公路、县际公路、县乡公路形成网络,汽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高速公路除机场高速外,还修通了大丽高速路,主线长公里,丽江境内全长82.06公里,其中主线43.97公里,连接线38.09公里,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路基宽24.5米;松园桥连接线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还将修建丽江至攀枝花、香格里拉高速路。
六、金沙江中游电站大开发与“滇中引水”
年以前,纳西族地区无民用水电站。年,丽江古城玉河上建第一个电站。年,建关坡电站。年,建黑白水电站,同时乡村小电站普及。
而金沙江过境丽江市公里,境内自然落差多米,年产水多亿立方米,如开发六七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可达万千瓦,年发电量近0亿千瓦时。
抗日名将张冲(彝族)年曾参加中央访问团到丽江,生前九次考察虎跳峡,曾提出在虎跳峡修大坝,南水北调,但壮志未酬,于年10月30日去世,其亲属遵从其遗嘱把他的骨灰撒在虎跳峡。
金沙江中游计划一库七级是:
梨园电站位于三江口上游15千米,初选蓄水位0米,装机容量万千瓦,库区涉及丽江市内征地面积12平方千米,电站总投资亿元。
阿海电站位于玉龙县及宁蒗县交界处,距梨园电站80千米,初选蓄水位4米,相应总库容8.85亿立方米,装机容量千瓦,电站涉及征地面积14.89平方千米,电站总投资约亿元。
金安桥电站位于丽江市古城区金安镇与永胜县大安、松坪乡境内,距阿海电站73千米,正常蓄水位米,相应库容8.47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万千瓦,电站涉及丽江市征地面积31.平方千米,该电站于年8月8日开始筹建,6年1月9日实现大江截流,年3月20日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龙开口电站位于鹤庆县朵美乡与永胜县涛源乡交界处,初选蓄水位米,相应总库容6.27万立方米,装机容量万千瓦,电站涉及丽江市征地面积7.66平方千米,电站总投资约为.79亿元。
鲁地拉电站位于永胜县与宾川县交界处。距龙开口电站99千米。电站初选蓄水位米,相应总库容15.4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千瓦,电站涉及丽江市内征地面积32.4平方千米,电站总投资约.17亿元。
观音岩电站位于丽江市华坪县与四川攀枝花交界处的塘坝河口附近。电站初选蓄水位米,相应总库容24.亿立方米,装机容量万千瓦,电站涉及丽江市内征地面积20.1平方千米,电站总投资.55亿元。
虎跳峡水电站(水库)改为“滇中引水”:
虎跳峡电站又称龙蟠水电站,可称之为是“一库七级”的龙头水库或电站,虎跳峡电站建设引起争议由来已久,众多环保人士认为:
(1)水电站建成后,玉龙、香格里拉、维西滇西北最富饶的18万亩土地将被淹没,以纳西族、汉族、傈僳族、白族等为主的10万人将失去家园,仅玉龙县移民将达5.58万人。
(2)虎跳峡电站正处于金沙江大断裂带上,地震频繁。年,丽江“2·3”大地震,震落巨石,虎跳峡一度断流。
(3)难以突破的还有土著鱼类保护和水生生态问题。
年8月8日,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宣布:“滇中引水”是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工程,要加紧完成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确保“十二五”(~年)期间开工建设。紧接着,省委、省政府就这个项目向国家水利部汇报,已获得支持。(注:《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年8月7日。)
这次宣布的“滇中引水”工程有值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hy/5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