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海菜花 > 海菜花栽培 > 正文 > 正文

亩湿地扮靓滇池南岸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7/22 10:37:30

  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晋宁区委宣传部供图

  昨日上午11点,位于滇池南岸的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里又开始热闹起来。到这里拍摄婚纱照和带着孩子来度假的游客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与滇池亲近,与自然相拥,这个被昆明人称之为“小马尔代夫”的公园,已经是昆明及周边地区有名的休闲度假网红打卡点。

  众所周知,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素有“高原明珠”的美称,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为保护滇池,昆明市在年启动了“四退三还一护”工程,而拥有53公里滇池湖岸线的晋宁区,成为退田、退塘、退人、退房任务最重的县区。同时,滇池保护也是晋宁历届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在“四退三还一护”工程实施之前的年7月,晋宁区率先启动了入湖河口湿地恢复工作试点,建设了东大河河口前置库净化示范项目,建设河口前置库平方米,恢复河口湿地.45亩。

  河口前置库拦截了河道垃圾,沉淀泥沙,防止河床和湖盆变浅,保证了河道的畅通;同时净化了水质,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削减了入湖污染负荷,对提高水质发挥积极作用;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建立了生态缓冲带,减少径流及污染物的影响;有效抑制蓝藻,减少蓝藻暴发时的生物量;同时由于前置库中有浮岛,河口湿地中大片的湿生植物搭配种植,为环境增添了绿色,带来了生命力。

  据晋宁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晋宁区按照“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治理思路,累计投入34.6亿元,实施了环湖截污、外流域引水、入湖河道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治理、生态修复与修建、生态清淤等一系列工程;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四退三还”、沿湖生态湿地建设、水源区保护等工作,完成“退田退塘”1.78万亩,“退人”1.19万人,“退房”55.85万平方米;拆除防浪堤23.22公里,建设生态堤22.04公里;完成8条入滇河道64.63公里的综合整治工作。

  晋宁区湿地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晋宁区共建成沿湖湿地25块近亩,其中:建成河口湿地7块,在河口湿地中种植各类乔木11.82万株,栽种水生植物.77万丛,种植灌木等1.91万株;其余类型湿地18块,完成乔木种植49.35万株、水生植物种植69.96万株、香根草种植万苗、茭白种植50亩、海菜花种植亩。经过多年的努力,滇池治理成果逐步显现,在晋宁湿地内发现了苍鹭、白鹭、红嘴鸥、棕头鸥等种鸟类。其中,最受   这些入湖河口湿地因拥有湖泊、河流、沼泽、库塘等多种湿地类型,在滇池水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晋宁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宜居新城”的“绿核”,也是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建设的核心,还是云南省践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果体现。(记者赵书勇通讯员余波郑乐平报道)

(来源:昆明日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zp/44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海菜花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