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挖色镇康廊村的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拍摄:邢建民
4月19日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
副台长徐安伦
乘小船
登上洱海北部的
水上观测平台
对生态气象观测系统
进行定期维护
更换存储卡
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工作人员对洱海水上观测平台进行设备维护摄影:颜家蔚
这套水上平台生态气象观测系统
是气象部门
围绕“双碳”战略目标
聚焦横断山区山地气象研究及
洱海保护治理气象保障服务需求
创新性设计而成
具体包括
湖泊、浅海生态气象监测装置
以及湖泊水温廓线和
水质指标监测装置
日常可以监测
湖面常规气象要素能量和
二氧化碳通量等
能对苍山望夫云玉带云等
地形云进行监测
还可以准确测量
水面至特定深度的
温度廓线和水质参数
水文水质要素也尽在掌握
工作人员登上洱海水上观测平台摄影:黄诗琪
洱海是云南第二大高原湖泊
是大理州的“母亲湖”
更是川滇区域水分循环过程
及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综合观测
的关键点位
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
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
具有特殊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
对洱海保护治理提出要求
洱海上盛开的海菜花摄影:杨继培
落实“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
气象部门综合考虑
这一区域大气水汽下垫面热力
分布差异
在洱海北部的挖色康廊
中部的银桥磻溪
南部的海东向阳
分别布设水上生态气象观测系统
组成辐射洱海全湖
气象和水环境的综合观测网
3个站点的观测数据
将用于洱海
湖-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也会根据需求
提供给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
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
用于洱海水质预判分析
洱海美景图片来源:大理发布微博
此外苍山-洱海区域
呈现了横断山区典型的
高山-湖泊地气能量交换特征
中国气象局横断山区(低纬高原)
灾害性天气研究中心主任
孙绩华介绍“
摸清这里的环流特征
将为破解横断山区气候密码
再添一把钥匙
”
中国气象报社出品作者:叶奕宏彭娟编辑:郭若水赵宁刘钊审核: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