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同步悦读"免费订阅
作品欣赏龙门旧事
■顾国诚
昆明西山亦称“碧鸡山”,大观楼长联中“西翥灵仪”便指此山。西山下临五百里滇池,天生地造的真山真水,构就世间絶妙美景。前辈文人杨升庵有联语赞曰:“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杵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多年前,滇池尚未被侵吞蚕食,我陪几位省外朋友先游华亭寺,后登三清阁,凭栏远眺,引来这些朋友由衷的赞叹和艳羡。站立龙门,只见水天相连,空阔无边。一碧万顷的景色令人神清气爽,会生发“羽化而登仙”的奇妙感觉。
学生时代登龙门,需从城中的篆塘登上木船,沿大观河进入滇池。那时滇池水域宽广,湖水极其清澈,海菜花在水中摇曳,仿佛是五线谱中的音符。清风袭来,水波不兴,耳听船工悠闲的荡桨声,享受着田园诗般的浪漫情趣。船到岸边后,小伙伴们一窝蜂跳上岸,争先恐后跑到通往龙门的石径前。古人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此诗用来描述登龙门的情景,可谓恰到好处。从山脚到山顶的石阶不下千级,石阶宽一米有余,石阶旁林木葱茏,百鸟争喧,彩蝶翩翩飞舞,空气清冽甘甜,抬头望山顶,白云缭绕,恍若仙境。爬完石阶,已是气喘吁吁,只见三清阁诸殿镶嵌在山崖峭壁上,雄奇庄严。进山门,穿过灵官殿,步入三清阁内,凭栏回眸山下,只见水天无际,风帆点点,小舟宛如一片柳叶。殿内悬有长联,上联是:“半壁起危楼,岭如屏,海如镜,舟如叶,城郭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阴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下联是:“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都说滇人擅联,此联便可佐证。
龙门石窟是人与自然拚搏的奇迹。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年),竣工于清咸丰三年(年),历时七十余载。彼时无任何施工机械,匠人以绳索悬于峭壁上,用凿子、锤子、斧子等原始工具,在原生岩石上雕凿出百余米隧道和三座石窟,称为旧石室、慈云洞和达天阁。慈云洞石窟雕刻有观音座像,达天阁则以魁星立像为中心,北雕文昌帝君,南雕关圣帝君,阁檐上神龛内镌刻南极仙翁。魁星立像造型生动,一脚立于鳌头,一脚后翘蹬斗,右手执笔,人称“魁星点斗,独占鳌头”。魁星手中那支笔,传说有一个悲情故事。据说当年凿雕石窟工程即将完工时,主事工匠眼见大功告成,却一不小心,将魁星手中的笔尖刻断。工匠痛不欲生,从龙门上一跃而下,留下千古遗恨。魁星手中的那支笔,据说是后人补上的。
昆明人对西山和龙门,有一份特殊的眷念之情。少年时登龙门,图的是新鲜和猎奇;青年时登龙门,会生发涤荡心胸、壮怀激越之感;中年时登龙门,会有世事沧桑、顿悟人生的感慨。及至老年,腿脚虽不利索,还能登顶龙门,说明状态尚好,心境平和。近年来地铁修到西山脚下,登龙门已不算远足,这真是昆明人的幸事。
作者简介顾国诚,原《云南科技报》副编审,中国南社会员,云南朱德研究会理事,现已归隐林下。闲来无事,写点文章自娱自乐。这些散文还有不少人喜欢读,对我而言是一种安慰。
《同步悦读》是一个面向全球发布的新时代微媒体。每日更新,主推原创,分享精品;不唯纯文学,只重悦读性;读好文字,听好声音,欣赏有魅力的音乐。年6月2日被搜狐网站正式列入合作伙伴,发表在同步的作品,除微刊阅读外,同时拥有众多的网站读者。
?原创作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jz/5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