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出品
大地赋予云南多变地貌与气候
孕育出缤纷多彩的生物类型
跌宕起伏的地表褶皱
并肩奔腾的三江河川
伴随生活其间的少数民族
哈尼、独龙、傈僳、纳西、彝、白、傣、藏……
交织出惊奇万状的生态乐章
云南的梯田如同一幅幅油画视觉中国珍稀植物
一切自然生长的东西
都能散发出某种特定的香味
这种香味飘渺如空气
易挥发
它不会变得庸俗,也不能拿来买卖
——梭罗《远行》
金钱槭陈智发摄滇桐杨佳俊摄海菜花杨佳俊摄
濒危动物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处于微妙的平衡
你必须了解那种平衡
尊重生命
从蚂蚁到羚羊一视同仁
——《狮子王》
滇金丝猴视觉中国
菲氏叶猴王斌摄天行者长臂猿(雌性)赵超摄
在西南边地守望自然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
是地表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红蹼树蛙游崇玮(绿自然)摄根据年《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
这片神奇大地上
至少生存有动植物种
其中灵长类15种(中国总计6种)
鸟类多种
高等植物多种
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
其中很多更是云南特有种
生态宝库得天独厚
面积仅占中国4.1%的云南
栖居有全国半数以上的物种
极高的生物物种占有率
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
中国「动物王国」、「植物王国」
为什么?
云南是中国唯一的三大季风均造访的省份
东亚季风、东南亚热带季风与青藏高原季风
带来了太平洋水气和印度洋暖湿气流
使其虽不临海
但却能领受来自海洋的滋润
云南横跨8个纬度
有北回归线贯穿
囊括7个水平气候带——
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种种因素叠加
成就极其丰富的动植物环境
使云南与临近地区得以随
「中国西南山地」项目名列保护国际
(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
全球评估的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闪蛱蝶属徐振辅摄「生物多样性热点」
不只意味着物种的丰富性
同时孕育着生态保护的重大责任
对于种群数量少
且分布区域狭小的特有物种生物而言
一场森林大火或是一次暴雨山洪
很可能就是覆灭性的浩劫
更别提无孔不入的人为开发
对其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
很多生物
一旦在云南消逝
等同于在地球绝迹
棕背树蜥游崇玮摄环保长途步履不停
眼看几万年才分化出来的新物种
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走向灭绝
环保人士坐不住了
其中有受到自然启蒙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有专门抢救濒危野生植物的专家学者
也有平凡的自然生态爱好者
金花虫科徐振辅摄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是中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方法规
环保长途任重道远
只要步履不停
向好方向终有一天抵达彼岸
走进世界物种基因库自年建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
云南共建有个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
占云南省面积的7.3%
云南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
星星点点
无数生灵得以栖息其中
以下六处
既是知名景点,也是基因宝库
①
哀牢山保护区
面积:6.7万公顷
生态:湿性常绿阔叶林
物种:黑冠长臂猿、绿孔雀、灰叶猴、物种短尾猴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旅游网
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
三大地理区域之间
山区范围从大理南部延伸至红河南部
长达近千公里
保留大片原始阔叶森林,有温带雨林之称
②
白马雪山保护区
面积:7.6万公顷
生态:高山针叶林
物种:滇金丝猴
梅里白马雪山保护区摄图网地处云南省西北
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带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保护区
保护区内的高山针叶林中
还生长有云豹、白马鸡和马麝等极濒危动物
③
苍山洱海保护区
面积:7.9万公顷
生态:高原断层湖泊、古代冰川遗迹
物种:苍山冷杉、杜鹃林、大理魟鱼
大理苍山洱海摄图网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
跨大理、洱海、漾濞两县一市
区内拥有大量第四季古冰川遗迹
还有龙女花、独花报春等珍稀植物的高山森林
④
无量山保护区
面积:3.1万公顷
生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物种:黑冠长臂猿、黑颈长尾雉
长蕊木兰、钟萼木、红豆杉
无量山冬天的樱花谷南涧县旅游局位于普洱市
景东彝族自治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之间
与哀牢山同处于
横断山系和云南高原的过渡带
森林覆盖率达九成
孕育高等植物种
⑤
西双版纳保护区
面积:4万公顷
生态:热地雨林
物种:刺芋、野象、犀鸟、孔雀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摄图网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边陲
是中国唯一一处国家级雨林保护区
区内高等植物种类逾种
占中国七分之一
得名「热带植物王国」
西双版纳保护区热带森林
⑥
高黎贡山保护区
面积:40.5万公顷
生态:森林植被垂直带谱
物种:喜马拉雅红豆杉、戴帽叶猴
怒江金丝猴、天行者长臂猿
高黎贡山地界摄图网云南省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地区
因生物种类繁多
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
「东亚植物摇篮」之称
真人版的人与自然用影像保护自然
奚志农
中国生态摄影第一人
野生动物摄影师、环保主义者「野性中国」创始人唯一入选「国际自然保护摄影师联盟ILCP」的中国摄影师被英国《户外摄影》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自然摄影师之一两只小金丝猴在树上玩耍视觉中国影像传递感动
他拍下当时鲜为人知的滇金丝猴
保住了他们最后的栖息地
他首先报导了可可西里
藏羚羊被盗猎者屠戮遍地的惨况
从而促成全国保育意识萌芽
就连近年来首例预防性公益诉讼案绿孔雀案
都有他的参与
作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
奚志农希望成为一个桥梁和纽带
把来自大自然最真实
最打动人心的那一面带到大家面前
年到4年
他曾六次进驻白马雪山
跟着巡山队员风餐露宿
只见过两次滇金丝猴
镜头前
大公猴慢条斯理的嚼着松萝
母亲怀抱着刚出生的猴宝宝
在此之前
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人
拍到过野生滇金丝猴
这是大自然一个莫大恩赐
奚志农拍摄多年的滇金丝猴
生活在高海拔区域
它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
金丝猴的罕见真实影像
唤起人们对珍稀物种的认识和保护
地处云南深山的藏族村庄那仁
被奚志农视作第二故乡
3年他第一次经过那仁的牧场
拍摄下令人震撼的景象
峡谷里的坝子被透过云层的万道霞光照亮
这张照片曾作为美国《国家地理》的封面
标题写着「地球最后的秘境」
滇金丝猴视觉中国对比川金丝猴视觉中国
环保之路漫漫同行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原生物种绿孔雀
因红河流域嘎丽江水电站的开发
即将失去在中国的最后一小片栖息地
奚志农的「野性中国」
随即组织拍摄绿孔雀的生存状态
中国第一例预防性公益诉讼
就是这次绿孔雀保护行动的结果
摄影机不止纪录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也是保护大自然的武器
神话凤凰的原型,绿孔雀摄图网守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孙卫邦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昆明植物园主任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培育)带头人
主要从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
位于云南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内
有一个特殊的研究团队
专门研究与抢救罕见的
「极小群种野生植物」
云南复杂的地貌条件
以及多变的气候类型
形成了适宜多种生物类群生存的不同环境
同时也使得云南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呈现种类多、数量少、分布狭窄的特点
昆明市北郊昆明植物园秋景陈智发摄「极小群种野生植物」的科学定义见于
孙卫邦主编的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探索》一书
流石滩上的塔黄,一生只开一次花王斌摄大理铠兰体小花大,异常美丽张品摄贯叶马兜铃为中国特有种,多生长于河谷山地,可做药用于玉龙摄物种野外的成熟植株
小于株
尤其野生成熟个体少于株
甚至少于株的物种
都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云南的两个明星物种
漾濞槭与华盖木
就是抢救性保护重点
从四株到数万株
漾濞槭(AcerYangbiense)
是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
一个经典案例
从最初被发现线救援
从四株活体到已经繁育出的数万株
背后是科研人员十余年如一日的巨大投入
年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又生博士
在四川大学标本馆整理槭树科标本时
偶然发现一份不寻常的标本
这份踩自漾濞县马鹿塘的「贡山槭」
标本的叶片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贡山槭」
陈博士初步推断
眼前这份无法辨识的标本
很可能是槭树科的新种
他专门前往标本纪录中的踩集地点
寻找活体植株
几经周折
最终在苍山西坡的漾濞县附近
找到四株野生成体
并命名为「漾濞槭」
漾濞槭的花序与果序陶丽丹摄为了抢救漾濞槭
昆明植物研究所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综合保护团队开展了十余年的调查保护工作
人工繁育数万株种苗
还成功将其中部分回归到原生境内
并完成了漾濞槭全基因组测序组装
在国际一流期刊《GigaSciense》首发
槭树科植物的全基因组报道
包吃包住会开会关的昆虫花房
第二种明星植物
是「植物界大熊猫」华盖木
(ManglietiastrumSinicum)
华盖木是第三纪古老遗树种
特产于中国滇东南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中
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目前野外仅存5株
华盖木数量稀少,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郭世伟摄最有意思的是
华盖木有二次开花现象
华盖木有白、粉、红三色,每年四月盛开
短短三四日的花期中会二度打开
首次绽放于当日晚间六点左右
整个过程持续十几分钟
馋嘴的甲虫循着花香爬进来
取食花被片,流连忘返
一个小时候后
内部花被片慢慢慢慢闭合
于次日午后三点半左右第二次开放
此时饱餐后的甲虫
则携带着满身花粉的「退房」离开
进驻下一朵花
从而实现异花传粉
功成身退的花朵则在两小时后逐渐萎焉凋谢
这种现象被过往研究者形象的描述为
提供「包吃包住」的条件
让「媒婆」甲虫为两朵花的跨时空爱恋牵线搭桥
为了植物也为了全人类
除上述两种明星物种外
较具代表性的小种群野生植物还包括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子遗植物滇桐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特有物种旱地木槿
极具科研、观赏价值的毛果木莲
体小花大、异常美丽的大理铠兰
开花时散发出腐烂臭味的云南兰花蕉
绰号「水性杨花」的海菜花等等
旱地木槿,中国特有种,仅见于云南丽江与四川盐边杨佳俊摄
每一种都独特而美丽
有药用、食用、材用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
也有基因中保存了
生物演化线索的珍稀子遗植物
对研究古代气候变化
地理变迁及植物系统发育有重要科学意义
干燥标本颜色与活体植株区别较大严谨起见,一般会回采集地找到活体研究后才作为新种发表标本馆提供从生物多样性而言
每一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存在都至关重要
因为一旦某种野生种群灭绝
该种群的基因资源也会随之消失
对植物学研究者而言
每抢救一个物种不只是
为生态平衡更添一份稳定
也是为人类挽救一种潜在的基因资源
组织培养是育苗方式的一种罗桂芬摄
主导命名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范朋飞
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云山保护创始人之一
主导并推动了天行者长臂猿命名
中国首位专门针对三属六种长臂猿的野外调查研究员
成年雌性天行者长臂猿范朋飞摄年
由中美英德澳五国组成的研究团队
耗时十年时间
共同将云南高黎贡山附近的
长臂猿确认为人类家族的新物种
这是近代百年以来的第二次
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主导并参与其中
天行者长臂猿
也称为[高黎贡白眉长臂猿]成年体长达60-90公分有发出大声鸣叫来标记领地的特性属于极度濒危物种,仅剩00只不到十年情牵遇百年难得机遇
白眉长臂猿是一夫一妻制
范朋飞博士毕业后
就开始研究长臂猿配偶的进化
年1月1日
中山大学联合昆明动物所云南省林业厅
举行天行长臂猿
(或称高黎贡白眉长臂猿)
新种发布会
这次新种命名在国内外都比较轰动
这是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
所有的类人猿中
被描述命名的第二个物种
上一次还是在年
举世闻名的灵长类分类学家
澳洲国立大学的科林.格罗夫斯(ColinGroves)教授
命名了东白眉长臂猿
当时他命名的是亚种
现在相当于是一百年来
中国人第一次有机会命名一个类人猿新种
天行者长臂猿范朋飞/云山保护摄
科学验证各国鼎力相助
年
刚接触高黎贡山东白眉长臂猿时
范朋飞主要想做行为研究
高黎贡山可算时这种长臂猿理想的栖息地
有它们爱吃的野生葡萄、猕猴桃、樱桃、小叶榕等植物
清晨,怀抱着幼子的雌性天行者长臂猿正在鸣叫李如雪/云山保护摄野生猕猴桃原产于中国云南,是长臂猿的食物之一李如雪/云山保护摄高黎贡山的白眉长臂猿
虽有标志性的白色眉毛
但下巴上却没有和白色配套的白色胡子
这到底是个体的变异呢
还是种群的差异
除此,合作学者纽约大学的
亚力杭德拉.奥尔蒂斯博士(AlejandraOrtiz)
专门测量了美国70多号长臂猿的标本
发现典型的东白眉、西白眉
和高黎贡山的白眉长臂猿的牙齿
形态特征有明显差异
德国灵长类中心的一个合作者
提供了一条西白眉线粒体序列
根据这些线粒体的全序
范朋飞团队由此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结果显示
尽管外形上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但高黎贡山的白眉长臂猿
早在大约50万年前
就已经与东白眉长臂猿分化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
第一位现代智人出现在非洲不过0万年
外貌差异明显的白头叶猴和黑叶猴
滇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或称怒江金丝猴)
也仅仅分化了大约30万年
研究队伍在赧亢保护站合影赵超摄取名天行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jz/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