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二卷“龙卷风题”的姊妹题——雷暴
来源:济南二模
01
原题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山峰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图6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
(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6分)
(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6分)
(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它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避哪些衍生灾害?(6分)
02
视频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图片来自秒懂百科网络,仅用于教学之用,侵权删除
03
解析
(1)据材料信息可知,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气团要形成降雨则应是暖湿气团,因此气团源地是海南岛周围海域;发生地:沿海,由周边海域登陆,因此先有水平运动,而后在陆地这一温度较高的下垫面加温下,气流再做上升运动。
(2)雷暴的两个形成条件是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海南岛雷暴北多南少,因此推测气温应是北部高、南部低;相较于南部海域,陆海温差较大,雷暴天气更多。
(3)
答案
(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2分)
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2分)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2分)
(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2分)
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2分)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2分)
(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2分)同时由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2分)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2分)
(4)山洪、(2分)滑坡(崩塌)、(2分)泥石流。(2分)
04
类似全国卷题目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图8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1)读图8,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8分)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4分)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aicaihuaa.com/hchjz/5068.html